乡村钉

超5个区县采用乡村钉底座构建项目被评为典型案例
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
乡村钉

河南省新密市:​“一村一警”构建稳定祥和新农村

发布日期:2023-10-27 15:55:36   来源 : 中国乡村治理    浏览量 :81
中国乡村治理 发布日期:2023-10-27 15:55:36  
81
“一村一警”构建稳定祥和新农村
——河南省新密市实现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全覆盖

编者按:新密市推行“一村一警”警务模式,社区民(辅)警进驻行政村,重点行政村建立警务室,延伸警务工作触角,形成以包村民警为中心、包村辅警为补充、村组干部为纽带、农村群众为基本防控单元的点线面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,着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,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、安全感和获得感。


新密市位于郑州市西南30千米处,总人口80万人,市域面积1001千米²,辖13个乡镇、4个街道办事处、1个风景区管委会、303个行政村。近年来,新密市不断坚持与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致力打造共建、共治、共享的乡村治理新体系,以“一村一警”长效机制建设工作为抓手,不断向下延伸治安防控触角,构建反应灵敏、互联互通,点线面结合、网上网下结合、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立体化、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,有效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,解决在萌芽状态,使多发性社会治安问题得到遏制,确保了人民安居乐业。

图1 深入基层收集社情民意

一、村村驻警推动安防下沉

从2014年开始,新密市推行社区民(辅)警进驻每一个行政村的做法:重点行政村建立警务室,由派出所民警担任包村民警辐射周边村;普通行政村设立警务工作站,由派出所辅警担任包村辅警,据此延伸警务工作触角,形成“以包村民警为中心,包村辅警为补充,村组干部为纽带,农村群众为基本防控单元”的点线面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,实现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全覆盖。

目前新密市在全市行政村和居委会设置了60个警务室、290个警务工作站,配备了60名专职化的社区民警与350名专职包村辅警,形成“派出所下设警务室,警务室下设警务工作站”的工作模式。所有警务室、警务工作站按照标准,统一设置办公场所、办公设施、制度等硬软件,为社区民警、包村辅警筑牢了一个个基层基础工作的前沿阵地,确保村村有人包、村村有人管。

二、任职“两委”促进警务前移

2015年,新密市在全省率先开始积极推进社区民(辅)警在村“两委”任职工作机制,党员社区民(辅)警任村副书记,非党员社区民(辅)警任村主任助理,以“两任”工作机制为抓手,推动社区民警、包村辅警进入到基层“两委”组织。通过定时参加村情会、党员代表会,让广大社区民警、包村辅警切实深入到群众中去,更便捷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、社情民意收集、安全隐患排查、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。目前,新密市共有101名社区民(辅)警在村“两委”任副书记,249名社区民(辅)警在村“两委”任主任助理,全部社区警力充分融入基层“两委”组织中,与群众走得更近,更加熟悉、了解乡村治理工作。

图2 在园林村参加村情会

三、“双调”机制化解基层矛盾

依托“一村一警”警务模式,积极探索与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及时预防和化解矛盾,实现矛盾不上交。

(一)做好顶层设计

由市委市政府、市政法委牵头,公安、司法、人民法院多部门参与,按照河南省公安厅、河南省司法厅联合发布的《关于深化“一村(格)一警”和村(居)法律顾问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意见》,先后出台了《新密市警民联调工作机制试运行办法》《新密市警法联调工作机制运行办法》,进一步完善了顶层设计,规范了警民联调和警法联调对接机制,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。新密市将1053名人民调解员全部融入“一村一警”工作中,通过警调联动工作机制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,同时在全市所有警务室设置警法联动办公室,实行人民法官与社区民警点对点分包机制,对适宜调解的案事件进行诉前调解处理。借助法官、检察官、律师、新乡贤等及时发现小苗头、合力化解小纠纷,做到源头治理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。

(二)梳理经验,扎实推行

通过长期的基层社区警务工作积累,新密市在矛盾纠纷预防、排查、化解中梳理出“一网”“两会”“三个范围”“四条渠道”和“五方联动”的工作机制进行试点推广。“一网”就是“织好一张网”,按照每个村“1+3+N”的工作模式建立一张信息收集网。“1”指每个村一名包村辅警;“3”指治安维护员、矛盾调解员和专职人民调解员;“X”指按照每20户至少组建1个信息员的标准,在每个村选聘^名信息员。通过这张网,大家将工作、生活中遇到的各类信息,借助电话、短信、微信等方式及时报送,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对行政村内大事小情的触角探伸。“两会”就是“开好两个会”,利用民(辅)警担任村委副书记(主任助理)和调解委员会副主任的身份优势,定期或不定期召集村干部碰头会和群众恳谈会,协同村委及时掌握各类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,共同商议解决,实现了从过去的“被动做”到现在的“主动干”的转变。“三个范围”是指明晰三类纠纷范围:包括公安管辖的治安纠纷、法院诉前调解及可以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的纠纷、可以使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》调解的其他案件。“四条渠道”是畅通四种收集渠道:包括“一村一警”走访入户发现、接处警受理登记、民调员摸排上报、治安信息员收集。“五方联动”是针对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,社区民警依靠警务室的职权范围,组织五方联动调解,主要包括社区民(辅)警、民调员、法官、公益律师、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教师、老代表、老政法干警等当地有威信的人员。原先必须走法院诉讼程序才能够解决的案件,现在通过法律顾问或公益律师一对一的释理说法,就能使双方彻底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,弄清自己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后果。不仅实现了源头调解、节约了司法成本,更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。

图3 通过监控查找违法犯罪证据

四、“雪亮工程”提升治理水平

新密市结合本地实际,于2015年底由政府牵头投入建设“一类”视频天网设施6000余路,同时,依托“一村一警”工作,深入农村地区,摸排重点路段、重点场所、重点单位,构建农村地区的平安视频天眼网络。截至目前,共在农村地区建设联网高清视频监控7684路。以“一村一警”为载体,按照“脚板+科技”的工作路径,2018年,新密市刑事类警情发案持续下降,同比下降10.3%,破案率同比上升22%,现行刑事案件破案率已高达60%,实现全年33天刑事案件“零发案”;2019年全市的刑事案件“零发案”天数达到35天,2020年以来刑事案件“零发案”天数已达到31天。

从关注老百姓的冷暖到调解邻里的矛盾纠纷,从“脚板+科技”的信息化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,新密市“一村一警”工作模式,在共建、共治、共享中积聚了89万新密人民的力量与豪情,在自治、德治、法治“三治”融合中密织着1001千米²的平安与昌盛。


来源:农业农村部合作经济指导司







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 浙B2-20190720
ICP备案号:浙ICP备180467355号-6
全国服务热线
18303625935
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