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丧事大操大办、殡葬费用高昂让人“死不起”。沂水县深入开展殡葬改革,引导农民进公墓安葬,帮助干部群众算清经济、土地、资源、安全、环境和祭祀“六笔账”形成共识,政府主导公益性公墓建设,县殡仪馆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,倡树文明节俭殡葬之风,改变了殡葬陋习,实现了“逝有所安、生者减负”,提升了乡村文明水平。
沂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,总面积2434平方公里,辖18个乡镇(街道)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,有359个农村社区、1040个行政村,人口117万人。多年来,沂水县各种殡葬乱象广受诟病,普遍存在逝前修坟、骨灰装棺再葬、乱埋乱葬和大操大办现象,影响了社会和谐,降低了群众的幸福感,是移风易俗的重点和难点所在。2017年5月,沂水县深入开展殡葬改革,对具有沂水户籍、在沂水去世的居民,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、火化费、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使用费全部免除,由县乡财政承担,让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“身后事”,逐步改变殡葬陋习,提升乡风文明水平。
一、明确改革指导原则,稳妥引导进公墓安葬
坚持“三为主”“三不准”“三严禁”。“三为主”是指以正面工作为主、宣传引导为主、攻心说理为主;“三不准”是指不准一刀切、不准强制、不准搞平坟运动;“三严禁”是指在不再审批经营性公墓的基础上,严禁镇村向外租售土地用作墓地,严禁在基本农田修建坟墓,严禁制作和销售棺材。通过疏堵结合,引导殡葬改革积极稳妥推进。严格落实中央和省两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,印发《致全县党员、干部和企业家的一封信》,要求党员干部和企业家带头丧事俭办、带头移风易俗,在殡葬改革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。在全县印发《致全县人民的一封公开信》《移风易俗宣传提纲》,通过县内各大媒体和村村响大喇叭、宣传车、文艺演出等形式,积极宣传殡葬改革政策。
图1 推广追思会丧礼新模式
二、引导群众算好六笔账,形成改革共识
“小公墓,大变革”,殡葬改革是对几千年来陈规陋习的一场革命、一场挑战。工作中,通过算好、算透、算清“六笔账”,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形成共识,积极支持参与这项工作。一是经济账。全县每年约有7500~8000人去世,实施“殡葬全免费”政策后,县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左右,即可为群众节省殡葬费用约2亿元。二是土地账。过去一亩地最多建20处散葬坟头,全县每年需要300~400亩地,而公益性公墓一年仅需20~30亩地,节省了90%的土地。三是资源账。一个大棺材大约用1~1.5立方米木材,进公墓安葬逝者,全县每年可节约木材1万方左右。四是安全账。据统计,超过80%的山林火灾因上坟烧纸引发,公益性公墓设有专门焚烧区,有效消除了这一隐患。五是环境账。上坟烧纸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,通过引导文明祭祀、减少烧纸行为,可有效防止大气污染。六是祭祀账。与散葬墓地相比,公益性公墓配套设施完善,管理规范,群众祭祀更方便。通过算清这“六笔账”,实行殡葬改革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一目了然,群众普遍认可,迅速形成了社会共识。
三、政府主导建设公益性公墓,打牢殡葬改革基础
把公益性公墓建设作为殡葬改革的基础性工作,本着“就近就便、尊重群众意愿”的原则,由政府主导、统一规划,以乡镇为主体建设,截至2017年7月1日,共建成公益性公墓110处,一次建设满足全县8~10年的安葬需求。严格建设标准,一亩地建200套双穴,同时搞好绿化、美化、停车场、集中祭奠点等配套建设,确保节地、生态。
四、理顺殡葬管理体制,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民服务
把县殡仪馆由自收自支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,运行费用和职工工资全部由县财政兜底,促进殡仪馆回归公益属性,彻底斩断“发死人财”的利益链。在县民政局设立了副科级公墓管理中心,制定出台了《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》,开发了信息化管理系统,对公墓建设使用、逝者基本信息、群众享受惠葬政策等情况,全部输入电脑,对每处公益性公墓配备了专门管理员,实现了管理的常态化、信息化、规范化、长效化。将遗体运输车辆纳入统一管理,县财政投入将普通火化炉全部升级为高标准环保火化炉,骨灰盒统一采购、统一标准,让群众享受到标准化殡葬服务。
图2 媒体关注
五、推行“厚养礼葬”,深化移风易俗
建立联动机制,县殡仪馆将火化人员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乡镇和村,由镇村干部做逝者亲属的工作,充分发挥村红白理事会作用,规范丧事办理流程,改变殡葬陈规陋习,倡树文明节俭之风。通过“殡葬全免费”政策的引导,有些群众主动把修好的坟墓整平,把棺材拆作他用。丧事大操大办现象大为改观,佩戴黑纱代替了披麻戴孝,鞠躬代替了磕头,献花代替了烧纸,“厚养礼葬”的新风尚逐步形成。2018年4月,沂水县选取许家湖镇、沙沟镇、杨庄镇3个乡镇进行试点,进一步简化丧事程序,推广“播放哀乐、宣读逝者生平、鞠躬告别”的“追思会”丧礼新模式,群众丧礼由乡镇工作人员主持,村“两委”干部宣读逝者生平,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全程为逝者家庭搞好服务。群众丧礼政府办,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,对逝者亲属的安慰,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,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,被群众广泛接受和认可。2018年7月起,“追思会”丧礼新模式完全取代了旧的丧礼模式,在全县普及,截至12月底,新去世群众4247人,举办“追思会”3398场,举办率80%。
一年多的殡葬改革实践,取得了良好成效。群众成为直接受益的群体,实现了“逝有所安”。截至目前,已有超过1.37万户家庭享受到“殡葬全免费”政策,公益性公墓建成以来,去世人员全部进入公益性公墓安葬,进公墓率达100%,集中安葬这些逝者仅占用土地34亩,节地率达90%以上。
来源:农业农村部合作经济指导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