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钉

超5个区县采用乡村钉底座构建项目被评为典型案例
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
乡村钉

山东省荣成市:​放大信用建设先行优势 开辟乡村治理全新路径

发布日期:2023-10-27 15:48:05   来源 : 中国乡村治理    浏览量 :50
中国乡村治理 发布日期:2023-10-27 15:48:05  
50
放大信用建设先行优势 开辟乡村治理全新路径
——山东省荣成市创新探索“信用+”乡村治理模式

编者按:山东省荣成市发挥社会信用体系领先优势,创新“信用+”模式,将信用建设与乡村治理融合贯通,围绕“群众言行怎么规范”“怎么激励引导群众”“如何深化文明实践”“如何拓展治理效能”四个方面开展探索,形成了有制度、有奖惩、有应用、有考核的乡村治理体系,充分激发农民群众自治热情,构建起“党建引领、信用支撑、社会协同、共建共享”的乡村治理新机制。


荣成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,三面环海,海岸线492千米,陆地面积1562千米²。辖12个镇、10个街道、790个行政村、51个社区居委会,户籍人口65.6万人、常住人口70.9万人。2012年,荣成市在全国县域率先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经过8年持续推进,信用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。2018年,荣成市针对信用体系建设农村“最后一公里”尚未完全打通,仍然存在对农民约束无力、激励不足的问题,探索将信用建设引入农村工作,全面构建“信用+农村”的乡村治理机制,开辟了实现治理有效的新路径。

图1 东山街道南庄村“信用储蓄卡”发放现场

一、着眼强化约束,把村规民约提升为信用管理

荣成市针对村规民约缺乏强制约束的情况,将信用管理与村规民约“嫁接”在一起,收到了省力管用的效果。一是量化赋分,让信用“摸得着”。荣成市把村规民约涵盖的尊老爱幼、互助友爱、环境整治、遵规守纪、移风易俗等事项,都用信用积分进行体现,每一项都跟进相应的奖惩措施,使村规民约的软约束变成了信用管理的硬要求。二是公开公示,让信用“看得见”。每个村(居)都设立信息采集员,即时采集群众的守信、失信情况,根据信用管理办法进行赋分,每月每名群众的信用积分情况在公开栏张榜公示,用小红旗、小红星直观体现,并用“大喇叭”广播宣传,谁守信加分、失信扣分,第一时间让全村人都知道。三是全面覆盖,让信用“管得住”。搭建农村信用信息管理平台,把全市28.6万名农村群众的信用情况纳入大数据管理,对790个村(居)的信用管理状况实时跟踪测度,实现农村信用规范管理,保证公平、公正、透明。通过这些方式,把村规民约变成了一部基于信用管理的“小宪法”,建起了充满生命力的信用制度,对失信行为起到了明显约束作用。2018年以来,荣成市的农村“老赖”现象明显减少,社会矛盾纠纷减少了22.8%,法院案件执结率上升15%,治安警情下降18%。

二、着眼激励群众,把村民福利转变为信用奖励

荣成市充分把握农村群众善良质朴、古道热肠、看重“脸面”的特点,把信用奖励与群众利益挂上钩,创新激励方式,让群众从内心里认可信用、敬畏信用。一是物质奖励突出差异化。把村民福利调整为信用基金,由以往人人有份的普惠式发放,变成依据信用积分的差额式发放,积分多奖励就多,积分少奖励就少,甚至没有,增加信用分在群众心里的分量。目前,全市790个村(居)全部设立信用基金,总额达3600多万元,已发放2500多万元,惠及40多万人次。二是荣誉激励突出仪式化。每个村每季度至少举行一次基金发放仪式,敲锣打鼓、热热闹闹,由村支部书记、镇街干部甚至市级领导现场颁奖,让守信的群众有仪式感、荣誉感。70%的村居还设立“信用超市”,守信群众随时可以用信用分兑换生活物品,进一步放大信用影响力。三是社会礼遇突出“特权化”。市委、市政府在全市开展“信用礼遇进万家”活动,发布免费旅游、免费乘公交、就医优待等120多项信用激励,群众在村里挣的信用分,可以同样享受这些“特殊待遇”,“信用有价”意识深人人心。通过这些多元化的信用奖励,荣成市把信用由约束“不干坏事”引导到“多做好事”上来,在农村“当好人挣信用分”蔚然成风。近两年,评选农村诚信示范户1万多个,5400多名群众成为市级以上“道德模范”“身边好人”;农村“慈心一日捐”达到530多万元,年均增长30%。

图2 桃园街道青木寨村暖心食堂志愿者在服务老人免费就餐

三、着眼文明实践,把志愿服务量化为信用激励

荣成市将信用管理和志愿服务“合二为一”,把各类志愿服务计入信用积分,全面推开“信用+志愿”模式,用信用激励志愿服务,激发群众参与热情,推动农村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决战决胜。通过信用积分引导农民拆除自家违建,并对主动参与拆除违建工作的志愿者给予积分奖励。7个月实现了全覆盖,拆除违章建筑11万处、100多万米²,彻底解决长期遗留的环境“顽疾”,没有引发一起群众上访事件。二是农村网格治理成效显著。与其他地方招聘专职网格员不同,荣成市发动5.2万名优秀志愿者成为义务网格员,带动原来977个300户的基础网格,细化为1.2万个15户的“细胞格”,每名网格员精准服务5—7户群众,解决问题隐患50多万个,实现“大事不出村、小事不出格”。三是农村暖心食堂红红火火。专门为8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提供免费午饭,不依赖财政投入,由社会力量支撑运营,志愿者免费供给食材、全程提供烹饪、就餐免费服务,参与的志愿者达到3万多人,社会捐助1000多万元,今年建成运营363家,覆盖全市46%的村居,有效解决了 1.2万名老人的吃饭问题,成为乡村治理的新载体。在荣成市农村,像这样的“信用+志愿”模式,已经拓展到理论宣讲、慈善救助等60多个行业领域,很多工作一改过去镇街和村居“包办”的局面,群众唱起主角,涵养了磅礴的群众力量。农村志愿者从2019年初不足5000人,迅速发展到现在的15.7万人,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/3,基本村村都有志愿队、户户都有志愿者。志愿者已经成长为拓展文明实践、深化村级治理的主力军。

图3 斥山街道郭家村开展“百岁老人公益行”活动

四、着眼拓展效能,把重点工作纳入到信用考核

通过信用建设,在农村树起了新风正气、聚拢了群众心气。以此为基础,荣成市进一步将信用的势能引流到发展上,推动与农村重点工作深度融合,信用分就是考核评议分,倒逼村居担当作为、狠抓落实。一是产业发展效果明显。制定农村差异化考核办法,加大村级增收信用赋分比重,今年种粮合作社发展到489家,是过去5年的总和,种粮总收人6500万元,村均增收13万元,亩均增收超过50%;新落地特色种植项目近200个,带动社会投资7.8亿元;252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销号、60%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过10万元。二是环卫管护常态长效。村内日常保洁、群众“门前三包”、志愿者垃圾分类劝导等责任,都用信用积分量化考核,把原来由政府主导变成全民共建,130多个村退出保洁员,由志愿者和群众代替,节省人工支出1000多万元。三是干部队伍优胜劣汰。围绕农村重点工作,不间断开展村级党组织竞赛比拼活动,790个村(居)、2万多名党员干部同台竞争,考核“德能勤绩廉”。信用分既是党组织评议分,也是党员干部绩效分,根据得分情况,跟进评先选优、工资报酬、组织处理等系列奖惩措施,推动农村干部队伍担当作为、竞争择优。53个软弱涣散村“两委”班子后进变先进,83名党员干部受到诫勉谈话和免职处理,“干则有为”成为农村干部新风尚。荣成市的信用建设已经调动起整个农村的工作热情,“党员干部冲锋在前,广大群众紧随其后”成为常态,实现了“万心变一心,齐心奔小康”,凝聚起了乡村振兴的正向合力。

荣成市农村信用建设围绕“人”来展开,从一开始的树正气,到后来的带风气,再到现在的聚人气,在“成型—成长—成熟”的历程中,一步步厚植了乡村治理的底气。荣成市的信用建设已经串联起整个农业农村工作,正在推动各个领域的信用建设系统集成、多元合一,初步构建起了“党建引领、信用支撑、社会协同、共建共享”的乡村治理新机制,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新路子。


来源:农业农村部合作经济指导司





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 浙B2-20190720
ICP备案号:浙ICP备180467355号-6
全国服务热线
18303625935
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